长沙有家“奇葩”青旅:给钱不让住
长沙这家青旅,给钱为啥不让住?
五一广场的“逆反者”:当付费被拒门外
长沙的秋天总带着点躁动,橘子洲头的枫叶刚泛红,五一广场的霓虹已亮到凌晨,年轻人们拖着行李箱穿梭在坡子街的烟火气里,寻找一张过夜的床,可就在这“青旅密度全国前三”的城市里,有一家藏在都正街深处的青旅,偏偏要做“逆反者”——它明码标价:床位60元/晚,标间280元/晚,却常年挂着“满房”的牌子,哪怕你手机里攥着提前三个月的预定订单,到了门口也可能被轻轻一句“不好意思,我们不接待”挡回来。
“我带了身份证,付了全款,前台阿姨却说‘老板说了,不是给钱就能住’。”95后游客小林至今记得去年秋天的遭遇,他是一名资深背包客,住过国内外上百家青旅,从大理洱海边的海景床位到成都宽窄巷子的文艺院落,付费即入住是铁律,可在这家名叫“慢点”的青旅前,他第一次尝到了“有钱没处花”的窘迫。
更让他意外的是,拒绝他的并非前台,而是正在院子里浇花的老板老陈,老陈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裤,脚踩一双旧布鞋,接过小林的订单时皱了皱眉:“看你朋友圈,昨天还在橘子洲打卡,今天又要去岳麓山?我们这儿不接‘打卡游客’。”
小林愣住了:“青旅不就是给游客住的吗?”
老陈放下水壶,指了指墙上一行手写的标语:“这里不是‘睡觉的地方’,是‘停下来的地方’,你跑得太快,我们留不住。”
“奇葩”规则下的“筛选密码”
“慢点”青旅的“奇葩”,远不止“拒收现金”这么简单,推开斑驳的木门,迎面而来的是一面“故事墙”,贴满住客留下的便利贴:“2019年3月,在这里认识了从新疆来的吉他手,他说草原的星星能照亮整个夜晚”“2022年冬,和三个陌生人一起包了饺子,老板说这是‘家的温度’”,前台没有扫码枪,倒是一本厚厚的《住客手记》,翻开里面是手写的入住记录:
“住客A:27岁,摄影师,带来一卷拍废的胶片,和住客B聊了一夜摄影;
住客B:35岁,作家,用A的故事写了短篇,送了本签名集给青旅;
住客C:19岁,大学生,帮修好了院子的旧藤椅,免了一晚房费……”
老陈的“筛选规则”藏在细节里:
其一,拒收“快闪客”,预定需提前3天申请,且必须填写300字以上的“入住理由”——“来长沙旅游”会被直接驳回,“想找个地方写完未完成的小说”“想学做湖南菜”“带了吉他想和大家弹唱”才可能通过,去年国庆,一位预定“五一广场看烟花”的客人被拒后投诉:“我付钱买服务,你凭什么管我来干嘛?”老陈回复:“烟花看完就走,不留痕迹,
相关文章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