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热门头条文章正文

52岁村医与儿子考入同校同专业

热门头条2025年09月01日 01:23 25admin

52岁村医与儿子同读医学院,是另类“内卷”还是双向奔赴?

九月清晨的阳光穿过医学院梧桐树的缝隙,在斑驳的墙上投下晃动的光斑,52岁的李卫国攥着刚领到的《人体解剖学》教材,站在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室门口,深吸一口气,教室里,20岁的儿子李想正和同学讨论着暑假的实践经历,抬头看见父亲,笑着招了招手:“爸,这边坐!”

52岁村医与儿子考入同校同专业

这是他们从未想过的场景——一个在中部山区村卫生室摸爬滚打32年的“赤脚医生”,一个刚摆脱高考压力的“00后”大学生,以“同学”的身份,坐在了同一间教室,读着同一个专业,当52岁的父亲与20岁的儿子成为校友,是“陪读式内卷”的无奈,还是两代人对医学初心的双向奔赴?

青山村的“李医生”:那些年,他用脚步丈量的生命线

李卫国的行医生涯,始于1991年,那年他19岁,村卫生室的老村医突发脑溢血,青山村2000多口人瞬间陷入“无医可依”的恐慌,刚高中毕业的李卫国,被推着顶了上去——跟着老村医的儿子(镇卫生院的医生)抄了三个月药方,背着药箱跟着老村医出诊,在村民“试试总比不试强”的信任里,成了村里的“李医生”。

“那时候哪有什么系统培训?靠的是死记硬背,是跟着老中医认草药,是村民一句‘李医生,我家娃又拉肚子了’的半夜敲门声。”李卫国至今记得,1998年冬天,邻村孕妇难产,山路结冰,拖拉机进不去,他背着药箱和接生包,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两个小时,到的时候产妇已经没了意识,他一边做心肺复苏,一边让家属用热水袋焐产妇的肚子,最后硬是在卫生院医生赶到前,保住了母子两条命。“那天我浑身是泥,抱着婴儿坐在雪地里,哭了——不是怕,是觉得这身白大褂(其实是洗得发白的蓝布衫)有分量。”

32年里,青山村从一个“走路要三小时”的偏僻小村,变成了通水泥路、有网络信号的“脱贫示范村”,但李卫国的“出诊包”始终没换过——里面除了听

水与中国备案号:川ICP备66666666号Z-BlogPHP强力驱动主题作者QQ:2018256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