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热门头条文章正文

东风-5C有多强?官媒9年前披露过

热门头条2025年09月04日 00:44 13admin

东风-5C有多强?官媒9年前披露过

东风-5C究竟有多强?官媒9年前披露的细节,揭开战略导弹“定海神针”的神秘面纱

在战略武器的“金字塔尖”,洲际弹道导弹始终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威慑能力的硬指标,作为中国战略核力量的“压舱石”,东风系列导弹自诞生以来就承载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,东风-5C作为东风-5家族的最新改进型,自2015年首次通过官媒披露以来,便因其“大当量、多弹头、远射程”的标签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,9年过去,当外界仍在猜测其真实性能时,官媒当年零星披露的细节,已足以勾勒出一款“超级武器”的轮廓——它不仅是中国核威慑体系的“定海神针”,更重塑了全球战略平衡的“游戏规则”。

从“液体巨兽”到“战略升级”:东风-5C的“前世今生”

要理解东风-5C的“强”,必须先回溯其家族血脉,作为中国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,东风-5于1971年试飞成功,1974年正式服役,采用液体燃料推进、地下井发射模式,最大射程12000公里,可携带当量500万吨的核弹头,彼时的东风-5,让中国拥有了“够得着美国本土”的战略打击能力,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,但也因“发射准备时间长、生存能力弱”的短板,逐渐难以适应现代战争需求。

进入21世纪,随着反导系统的升级和核威慑理念的演变,改进东风-5成为必然选择,2015年,央视军事频道在专题节目《东风浩气震苍穹》中首次披露了东风-5C的存在,画面中导弹整流罩分离、弹头再入的镜头,以及“多弹头分导技术”的明确表述,瞬间引发全球防务圈震动,这标志着中国洲际导弹技术实现了从“单一弹头”到“多弹头分导”(MIRV)、从“固定发射”到“兼顾机动”的跨越式升级,也让东风-5C正式登上战略舞台中央。

官媒9年前披露的“硬核细节”:这些参数为何让西方忌惮?

2015年的官媒报道虽未公布东风-5C的全部性能,但零星披露的技术细节,已足够揭示其“战略级战力”,这些信息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环环相扣,共同构成了一款“超级洲际导弹”的作战能力图谱。

射程:1.8万公里覆盖全球,从“洲际”到“全球”的跨越

官媒报道中提到,东风-5C“射程较基础型号提升50%以上”,结合东风-5原射程12000公里计算,改进后的东风-5C最大射程可达18000公里——这意味着从中国本土发射,其弹头可覆盖地球上除南极洲外的所有目标,包括美国本土全境、欧洲大部、南亚次大陆等战略要地,更关键的是,18000公里的射程赋予了导弹“全程高弹道”能力:通过增加弹道高度(可达1200公里以上),弹头再入速度超过20马赫,极大压缩了敌方反导系统的预警和拦截时间。

美国导弹防御局(MDA)曾评估称,现有反导系统(如GBI拦截弹)对高弹道、高速目标的拦截成功率不足50%,而东风-5C的“全程高弹道”正是针对这一弱点设计的“反导杀手”。

载荷与弹头:10枚分导式核弹头,1枚导弹=10枚“核锤”

“多弹头分导技术”(MIRV)是东风-5C最核心的突破,官媒明确指出其“可携带10枚以上分导式核弹头”,这意味着一枚东风-5C导弹,可同时携带10枚当量在30万-50万吨的核弹头,每枚弹头独立控制弹道,分别攻击不同目标,与集束式多弹头(所有弹头攻击同一

水与中国备案号:川ICP备66666666号Z-BlogPHP强力驱动主题作者QQ:2018256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