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热门头条文章正文

张亮麻辣烫没张亮了

热门头条2025年09月05日 00:42 20admin

张亮麻辣烫,“张亮”去哪儿了?

当你走进全国任何一家张亮麻辣烫的门店,墙上大概率会挂着“张亮麻辣烫”五个大字,菜单上印着“张亮秘制麻酱”的招牌,连打包盒都可能印着创始人张亮的头像,但如果你问店员:“张亮老板在吗?”得到的回答大概率是:“我们只是加盟店,老板不在。”“张亮是谁呀?新来的吗?”

这个略显荒诞的场景,藏着中国连锁餐饮行业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:一个以创始人为名的品牌,当“创始人”从品牌故事的主角变成符号,甚至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中时,我们究竟在消费“张亮”,还是在消费一个叫“张亮麻辣烫”的产品?

从“张亮”到“张亮麻辣烫”:一个人的品牌神话

要理解“张亮为何没了”,得先回到“张亮是谁”。

2008年的哈尔滨,一个叫张亮的年轻人开了一家不足20平米的小店,主打麻辣烫,不同于当时街头巷尾“一锅红汤煮万物”的粗放模式,张亮把麻辣烫做成了“现捞现称”的精致版:顾客自选食材,后厨现场穿串、熬汤、调味,最后淋上他自创的麻酱——据说这麻酱配方是他试了上百种芝麻和花生调配出来的,成了镇店之宝。

靠着这口“有记忆点的麻酱”和“透明化”的操作模式,小店很快火了,张亮没藏着掖着,直接把店名挂上自己的名字——“张亮麻辣烫”,这在当时是个大胆的决定:餐饮品牌很少用创始人真名命名,既怕“人倒了品牌倒”,又怕限制了规模化,但张亮赌对了:消费者对“张亮”这个人产生了信任,“张亮麻辣烫=张亮亲手做的味道”,这种“创始人IP绑定”成了最早的流量密码。

2010年后,张亮开始开放加盟,为了打消加盟商“怕张亮不靠谱”的顾虑,他亲自带着团队跑市场、教运营,甚至帮加盟商选址、装修,很多早期加盟商回忆:“那时候张亮就在店里,穿个围裙煮汤,顾客都跟他打招呼,感觉像在亲戚家吃饭。”这种“创始人亲自下场”的接地气形象,让张亮麻辣烫的加盟店三年内突破1000家,覆盖东北、华北,成了“北方麻辣烫之王”。

此时的“张亮”,是品牌的灵魂,他是产品研发者、加盟商培训师、消费者信任的基石——没有张亮,就没有张亮麻辣烫。

当“张亮”成为瓶颈:规模化下的“去创始人化”阵痛

但任何一个靠创始人IP崛起的品牌,都会面临一个终极问题:当品牌要做大,创始人必须“退后”。

2015年前后,张亮麻辣烫的加盟店数量飙升至5000家,覆盖全国28个省份,问题也随之而来:张亮只有一个,他不可能亲自管理每一家店;加盟商水平参差不齐,有的为了降成本用劣质麻酱,有的服务态度差,导致品牌口碑下滑;更关键的是,“张亮”这个名字开始成为扩张的束缚——消费者总觉得“张亮麻辣烫=张亮一个人的店”,一旦张亮本人出问题,整个品牌都会崩盘。

“餐饮连锁的本质是‘去创始人化’。”一位餐饮行业分析师曾这样评价,海底捞的张勇、西贝的贾国龙,都经历过从“个人IP”到“品牌IP”的转型:张勇从“火锅大师傅”变成“管理体系缔造者”,贾国龙从“老板”变成“西贝掌柜”,核心都是让品牌摆脱对个人的依赖。

张亮麻辣烫没张亮了

张亮的选择是“彻底隐身”。

2016年起,张亮麻辣烫总部开始推行“标准化改革”:成立中央厨房,统一生产麻酱、底料等核心调料;建立加盟商培训体系,用“手册+视频”替代创始人亲自教学;品牌宣传上,逐渐减少“张亮”的出镜率,转而强调

标签: 张亮麻辣烫 张亮张亮麻辣烫前面一句张亮麻辣烫上一句

水与中国备案号:川ICP备66666666号Z-BlogPHP强力驱动主题作者QQ:201825640